当前位置:
首页
>> 交通专题 >> 服务保障
校车开到家门口解家长后顾之忧
发布日期:2017-09-29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□记者 孙霞



政策发布

2014年,市委、市政府研究决定把“校车村村通”工程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,按照“政府主导,企业运营,部门监管,规范管理”的模式,扎实推进“校车村村通”工程的实施。

实行公司化运营,降低了校车运行的安全风险。严格校车准入制度,坚持政府主导,采取公司化企业运营模式,我市由莱芜市长途汽车公司、莱芜市公共汽车公司两家企业筹资8000多万元,购买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条件的大鼻子校车,专门用于接送学生。建立校车管理制度,明确岗位管理人员责任,规范校车的运营行为。2016年市政府又出台了《关于认真贯彻落实〈山东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〉的通知》(莱政办字〔2016〕93号),进一步明确校车运营模式,建立了校车联席会议制度,强化校车的安全管理,努力打造政府放心、家长安心、学生舒心的安全校车。


成就成果

采取“政府补贴一点,学生家长承担一点、校车公司让利一点”的办法,确保校车的持续运转。2013年运营成本核算,每生每天乘车上下学往返需11元,市政府研究决定,市、区级财政补贴分别承担3元,并列入预算,按学期拨付;学生家长承担5元;校车公司在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微利运行,解决了入学半径3公里以上农村中小学生乘坐校车问题。目前,全市209辆校车投入运行,运送学生近20000人,覆盖了我市所有农村乡镇。通过各级政府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,我市“校车村村通”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益。一是学生交通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障。二是学生家长比较满意。主要是减轻了学生家长接送学生的负担,解放了相当一部分无法从事经营活动的家长,增加了学生家庭的收入。同时,学生每天能够与家长一起生活,家校结合,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。三是社会效益明显。校车的运行,既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,还促进了农村学校的优化布局,提高了办学效益。


魏忆清,口镇吐丝口小学五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,也是吐丝口小学459名乘大鼻子校车上下学的其中的一位。20日下午5点,最后一节课下课后,她准时来到学校西北大门内的南北路上,这时,已经有许多同学陆续聚集到这里,她走到举着下水河牌子的这一队列后面停了下来,这里是她乘大鼻子校车4年多来雷打不动的集合位置。一会儿,一名站在队列一旁的值班老师开始点名,“学生都到齐了,出发!”一声令下,值班老师带队走出了校门,径直来到跑大下河一线的校车旁。站在校车旁的是公交公司派出的校车护导员,护导员走上前来与值班老师对接,重新点名确认后,引导学生上车。与此同时,古城、山口、林马、泉头、枣园等其它11条线路的学生也在值班老师的带领下陆续上了各自的校车。整个过程用时15分钟。5点15分,11辆校车正式开拔……送走校车,11名值班老师回到校门口,将当日的校车运营交接记录单交到了一名门卫那里保存。整齐、紧凑、迅速,吐丝口小学组织学生乘坐校车的情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“已经四五年了,天天如此。”现场的一位老师这样说。据了解,在2014年校车运行前,吐丝口小学做了充分调研,进行了摸底排查,确定了线路和制度,学校实行一岗双责,人人都是安全员,定点集合、编号点名、教师确认、面面交接四个步骤贯穿始终,确保学生乘坐校车安全。学生从学校接走后,就交给了校车司机和车上护导员,校车按预定的路线行驶,护导员按照指定的站点送学生下车,更安全更放心。如今,吐丝口小学的校车已经遍布口镇20多个村。天天接送孩子成“心病”。魏忆清家住下水河村,离学校4里多地,一年级上学期时,还没有大鼻子校车,在那半年里,妈妈冯庆云成了接送女儿的主力,“她爸爸在九羊上班,三班倒,两位老人家住山口,离这里有十几公里,年龄大了,身体也不好,无法接送孩子上学。”冯庆云对记者说。学校离家4里来路,虽然不是很远,但来来回回接送孩子,天天如此,非常摽人,啥也干不成。

冯庆云是新泰人,卫校毕业的她十多年前来到莱芜,并在莱城一家私人门诊上班。家住下水河村的冯庆云每天送下孩子后,骑电动车到莱城上班,大约需要45分钟,有时坐公交车时间更长。“为了接送孩子放学,上午我9点多钟才上班,下午我3点多就得从莱城出发。”回忆起当时接送孩子,冯庆云一脸的无奈。

因为晚来早走,冯庆云在班上特别勤快,有什么活都抢着干,“但总不是长法,心里老是觉得不得劲儿。”冯庆云说。门诊上不比别处,你刚想走,又来了病号,有时候忙起来,也不能准时接送孩子。有一天下午1点多钟,门诊上来了一位病人,经老板诊断后,冯庆云熟练地给病人输上液,输水不到一半,她发现病人脸色不好,不对劲儿,老板立即给病人听了听,“情况不好,马上去医院吧。”情况危急,病人有可能是心梗,输液针不能拔,拔了到了医院再扎针费事儿,冯庆云拿着吊瓶,陪病人去了医院,检查抢救,等病人病情稳定下来时已经到晚上七八点钟,学校放学早已过去了好几个小时,接送孩子成为泡影。

“奶妈”重拾事业心

魏忆清一年级下学期时,大鼻子校车开进了吐丝口小学,冯庆云毫不犹豫地给女儿报了名,“又不贵,又安全,大人多省心啊。”女儿第一次乘坐校车时,冯庆云骑电动车来到学校跟在校车后面走了一次,就完全放心了,“学校、校车公司组织得太好了,校车从学校门外出发一直开到我们住的小区门口,一点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。”从此之后,冯庆云开始安心上班了,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“从前的‘奶妈’拾回了曾经的事业心”。

在这家私人门诊,冯庆云也算是老员工了,这几年,她敬业上进,成了老板的得力助手,不光是输水、包药、包扎换药这些基本的业务,冯庆云驾轻就熟,她还替老板跑医保卡、银联卡等一些手续,财务方面需要跑腿的地方,冯庆云也欣然前往。对于能干的冯庆云,老板非常赏识,除了固定工资外,逢年过节,她还有福利。去年,有一个去北京学习小儿绿色疗法的机会,老板也派她去了,“到大地方去学习就是开眼界,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。”冯庆云说,几年来,她跟着坐诊的老板也学到不少东西,有时候老板不在,她也能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药,第二天总能得到病人的夸奖:“你给打的药对症,今天轻快了不少。”今年暑假开学前,老板组织员工带孩子外出旅游,冯庆云和女儿一起到济南玩了1天,游览了趵突泉和大明湖。

采访中,冯庆云从自己挎包里掏出来一个笔记本,密密麻麻,厚厚的一大本。她告诉记者,这个月底市里要组织乡村医生考试,“这段时间一有时间就开始学习,每天晚上,女儿做作业,我就在一边看书,做笔记,家庭学习氛围很浓啊!”冯庆云笑着说。

图一:放学了,魏忆清与同学们一起上校车;图二:校车内,孩子们高兴地竖起手指;图三:吐丝口小学校园内,值班老师在清点人数;图四:校车护导员引导学生上车;□记者 孙霞 摄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